当前位置: 首页 >> 博客日志 >> 文章正文

向日本人民学习!

日本没有引进中国的科举制度。但是,日本有着悠久的重视教育的传统。今天,日本国民的识字率差不多接近100%。这么高的识字率,远远超出了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和现代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美国,反映了作为一个名族的日本人整体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的水准。

早在江户时代,日本就已建立起远胜于中国的文化教育机构。当时,日本政局比较稳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也因此日趋发达。

调查过,江户时代,日本人中有60%已经基本上具有读写和计算能力。这一数字,同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明治维新以后,新政府更是竭尽全力,注重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准,积极贯彻“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的政策。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三大方针的指导下展开的,而作为一种政策的“文明开化”的核心,就是以西方的教育制度和体系为楷模所进行的一场教育改革。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严令地方长官筹集教育经费,否则将受到惩罚。为此,有不少官员因筹集不到足够的经费而自杀。因此,人称明治教育史是一部“血的历史”。可见日本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令人折服的决心。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日本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同样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九四零年,日本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18%,一九五五年达到50%,一九六五年达到70%。一九七五年超过90%,一九九零年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更是达到99·99%。美国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从50%增加到90%,花了四十年时间,而日本只花了二十年时间,其发展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日本的教育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后和战后两次重大变革。今天,处在十字路口的日本教育正面临第三次变革。

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曾经指出,效率、平等、实现自我是支配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即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价值观。这也是支配日本各个时代教育的价值观。

如果说明治维新以后的教育变革主要是使教育的发展具有相应于社会发展的效率,战后的教育变革主要是实现教育的平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当今第三次教育变革的重点则无疑是在于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

那么,日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否有助于学生发挥个性,实现自我呢?事实表明,情况不容乐观。在日本学校中倍受重视的所谓“偏差值”,就起着一种阻碍作用。

“偏差值”是鉴别学生优劣的一种方法。以中学为例,其主要特点是将九门学科分成主副科,主科为语、数、理、英、社会五门,每门以15分计算,最高分为25分,最低分为5分。余下四门为副科,每门以1.36.5分计分,最高分为26分,最低分为5分。因此,25+26=51分为中学的最好成绩,加上3分生活态度分,毕业时,学生的评论成绩,最高分可达54分,最低分则为10分。

以此为横轴,高中升学考试的五门主科成绩为纵轴,形成了二维平面上显示的面积的正态分布。偏差值面积越大,表明该学生越有可能升入好的高中,而升入好的高中即意味着可以升入好的大学,进而进入一个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十分有保障的企业或政府的上层机构。

虽然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相比,偏差值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具有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过早退出竞争行列,自暴自弃的弊病。尤其严重的是,由于偏差值和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期待有偏差,因而使许多学生产生一种失落感,失去学习热情,产生一种心理变态。所以,在日本的中学生当中,自杀、欺弱、逃学,暴力事件的发生率相当高。

据文部省调查,日本小学、初中、高中的欺弱事件,一九九五年度达到56601件,比前一年度增加了2·6倍。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七日,爱知县西尾市立东部中学二年级学生大河内清辉因受欺而自杀。在他死前留下的整整四页遗书中,透露了受欺后的心境。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即整整一年以后,新泻县上越市立春日中学一年级学生伊藤淮又因受欺而在留下“活着真可怕,那些家伙夺走了我的人生”的遗书后自杀。一九九六年一月,文部大臣奥田干生提出了对付欺弱的十项紧急对策。同年二月,文部省又设立了“欺弱问题对策本部”。但是,效果如何,以后同类事件的不断发生即是一个证明。

一九九七年五月,神户市须磨区一位年约十四岁的初中一年级学生A少年,无怨无恨地将当地小学六年级学生土师淳杀死,并将其头部割下,放在自己就读的中学正门,引起社会极大的震惊。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案发后,相当多的学生表示,虽然A少年残忍的手段应该受到指责,但他受压抑,求排泄的心理却可以理解。由此可见,日本学生的心理偏差已达到何种程度。

在围绕这一案件而举行的电视讨论会上,许多教师也尖锐地指出,对目前日本犯罪呈无目的性和低龄化的趋势,日本的教育制度难辞其咎。

偏差值是一种重压,欺弱是一种排泄,问题的本质在于日本学生将能否升入一所好大学视为人生最终的奋斗目标,一旦达不到,或无望达到这一目标,便必然走向反面。因此,不光是小学和中学,大学里的问题同样严重。当今日本的大学被称为“休闲地”,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已成普遍现象。

最近《产经新闻》对大学生做过如是评价:“学生中8090%的人是没有任何意欲和知性的蠢猪般的家伙。”虽用词刻薄,却发人深省。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本身的责任吗?当然不是。正如岩井忠谚所指出的:“在尽量使高中生毕业进入大学这种愿望背后,是偏重学历甚于能力和实际的日本社会结构。学历条件不必要的强调,大众传媒关于入学考试的过程报导,使既无遗产又无裙带关系的家长坚定不移地深信,学历是能够给予子女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护照。”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脱离整个社会现实而谈论教育改革,是毫无意义的。明治、战后的教育改革是随着社会整体的变革而推进的,因此,当今教育改革的曙光也只有在整个社会的变革中才会映现。

声明: 本站内容遵循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共享协议. 原创文章转载 请注明转自 www.crazyenglish.info